动心骇目的拼音、解释、组词

动心骇目的简介:

dòng xīn hài mù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触目惊心」。见「触目惊心」条。

2. 此处所列为「触目惊心」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齐书.卷二二.豫章文献王列传》蔼又与右率沈约书曰:「夫道宣余烈,竹帛有时先朽,德孚遗事,金石更非后亡。丞相独秀生民,傍照日月。标胜丘园,素履穆于忠义,誉应华衮,功迹著于弼谐。无得而称,理绝照载。若夫日用阒寂,虽无取于锱铢,岁功宏达,谅有寄于衡石。窃承贵州士民,或建碑表,俾我荆南,阅感无地。且作纪江、汉,道基分陕,衣冠礼乐,咸被后昆。若其望碑尽礼,我州之旧俗,倾廛罢肆,鄙(士)〔土〕之遗风,庶几弘烈或不泯坠。荆、江、湘三州策名不少,并欲各率毫厘,少申景慕。斯文之托,历选惟疑,必待文蔚辞宗,德佥茂履,非高明而谁?岂能骋无愧之辞,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穷士,一介寂寥1>,恩周荣誉,泽遍衣食,永惟道荫,日月就远2>,缅寻遗烈,触目崩心。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吾侪小人,贻尘帷盖。岂图一旦遂投此请。 〔注解〕 (1) 一介寂寥:一名默默无闻之人。寥,音ㄌ|ㄠˊ。 (2) 日月就远:时间消逝。

3. 此处所列为「触目惊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触目惊心」原作「触目崩心」。据《南齐书.卷三二.豫章文献王列传》载,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过世后,受过他恩惠的乐蔼在写给沈约的书信中说,自己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西州穷士,因为受到萧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无缺的生活。随著时间消逝,缅怀追寻萧嶷遗留的功业,目光所及,令人内心深受冲击。后来「触目惊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情景况,令人震惊。出现「触目惊心」的书证如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九出》:「李大人,闻言兴慨,触目惊心。」

1. 对所见事物感受很深,震撼极大。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也作「动心怵目」。

词语“动心骇目”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事物极其惊心动魄、让人震惊或感到恐惧,通常是由于其惊人的美丽或可怕的壮观所引起的强烈反应。这个成语中的“动心”可以理解为内心受到触动,“骇目”则是视觉上感到吃惊或害怕。

详细解释

  • 动心:这里的意思是指某事物让人心灵受到了震撼、激动或感动。
  • 骇目:指看到某些景象使人惊讶得张大眼睛,甚至感到恐惧。这里的“骇”有惊吓之意,“目”则引申为视觉所见。

造句

  1. 夜晚的烟花表演在天空中绽放出绚烂的颜色,动心骇目,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美妙结合。
  2. 那座古堡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复杂且雄伟壮观,使参观者们无不感到动心骇目的赞叹。
  3. 当初他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山谷,那种壮阔的景象让他动心骇目,久久不能忘怀。
  4. 这场音乐会的编曲和演奏技巧令人动心骇目,其音乐的魅力几乎让人屏息以待每一个音符。
  5. 看到那辆速度极快、烟雾缭绕的超跑从自己眼前呼啸而过,真是动心骇目的场景。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动心骇目”一词多用于描绘令人印象深刻或震撼的事物或场景。

分词解释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hài

1 惊惧:~叹(惊叹)。~惧。~然。~人听闻。惊涛~浪。2 惊起,散。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