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仪的拼音、解释、组词

典仪的简介:

diǎn yí
1.典礼仪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典礼、仪式。《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刘昆传》:「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

《典仪》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掌管礼仪事务的人或负责主持祭祀、庆典等场合仪式的人。现代语境下,“典仪”一词虽然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仍有所应用,比如指代负责策划和主持各种典礼活动的专业人员。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周朝以后的礼制社会中,《典仪》多用于官职名称。例如,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故典仪之官以掌其事。”这里“典仪”是指专门负责礼仪事务的官员。

  2. 职责范围:在古代,典仪主要负责组织和主持各种官方仪式、典礼等,涉及到祭祀天地神灵、册封贵族、宴请宾客等各类场合。具体职责包括设计仪式流程、准备祭品与礼器、宣读祝文或铭辞以及保证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3. 现代意义:虽然古代的《典仪》专指某个特定官职,但在现代社会中,该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从事典礼策划和主持工作的人。例如,在企业年会、开业庆典等活动中,专门负责仪式流程设计与执行的人员也可以称为“典仪”。

造句

  1. 古代场景:“周天子欲举行祭祀大典,命太史官推荐一位资深典仪来主持整个仪式。”

  2. 现代活动策划公司:“这次企业年会,我们请来了经验丰富的专业典仪来确保所有环节顺畅进行。”

  3. 婚礼策划师:“作为婚礼典仪,小王不仅要设计出浪漫的迎亲流程,还需考虑如何在宾客面前展现新人的美好形象。”

  4. 电视台节目制作人:“为了给观众带来完美的体验,我们特地邀请了知名影视典仪来为新节目开播典礼做准备。”

  5. 文化活动组织者:“为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办方特意聘请了一位资深典仪来策划和主持这场大型庆祝活动。”

分词解释

diǎn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2 标准,法则:~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3 指典礼:盛~。大~。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6 姓。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