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若无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傍若无人的简介:
好像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旁若无人」。见「旁若无人」条。
2. 此处所列为「旁若无人」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1>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2>饮于燕3>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4>,荆轲和5>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6>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注解〕 (1) 荆轲:?∼西元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2) 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生卒年不详。善击筑。助荆轲刺秦王,事败,隐姓埋名。后被发觉,秦王唯瞎其目。后为秦王击筑,趁机置铅块于筑中,扑击秦王,不中,被杀。 (3) 燕: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4) 筑:古代弦乐器,形状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传。 (5) 和:音ㄏㄜˋ,应和。 (6) 已而:过了不久。
3. 此处所列为「旁若无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荆轲,战国卫国人,好读书击剑。他在卫国不被重用,于是到处游历。荆轲到了燕国后,跟燕国一个杀狗的,以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交好。荆轲好喝酒,天天和杀狗的屠夫及高渐离一起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有点醉意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著歌,彼此非常快乐,但是一会儿又相对著哭起来,两个人又唱又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荆轲虽爱喝酒,但他的为人,却是沉著深密,喜欢读书,他在各国游历,都和贤豪长者们结交。他到了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也很客气地接待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后来在燕王喜二十八年,荆轲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行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后来《史记.刺客列传》原文的「旁若无人」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举动毫无顾忌,亦可形容态度高傲。
1. 比喻自视甚高或意态自然。《晋书.卷七九.谢尚传》:「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也作「旁若无人」。
《傍若无人》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其含义较为直接,指行为或言论不受他人注意,好像周围没有人一样。具体来说,这个词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公共场合言行举止肆无忌惮、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环境的人。
解释:
- 词义:“傍”在这里读作páng,意为靠近;“若无人”即仿佛没有人看见或在意的样子。
- 用法: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不适当的情境下,行为显得极为放肆、无所顾忌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人自以为是,无视公共场合的礼仪规则。
造句:
- 在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旁若无人地讲话,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感到不悦。
- 夜晚在安静的图书馆里高声聊天,简直就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 这个家伙在地铁车厢里吃零食,完全不管周围的乘客是否介意,真像没有别人存在似的。
- 走路时看手机走神,旁若无人地闯入了别人的视线范围,这种行为很令人尴尬。
- 在图书馆看书时大笑、大声说话,好像周围没有人一样,这种举止确实不太礼貌。
这些例子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傍若无人”成语的情境。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bàng
1 靠:依山~水。2 临近:~晚。~黑。~亮。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wú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