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目的拼音、解释、组词

即目的简介:

jí mù
1.眼前所见。 2.目前;现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目前、现在。《董西厢》卷一:「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

即目》一词在汉语中通常用来指诗人或作者根据眼前所见情景直接抒写的诗篇,或者是描述眼前景物、情感的一种写作手法。这里的“即”是立即、就的意思,“目”是指眼前的景象。“即目”的概念强调的是即时性和直白性,不经过过多的修饰和铺垫。

详细解释

  1. 创作背景:这种形式的作品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点或地点下创作的,作者会立即根据眼前的情景进行创作。
  2. 写作特点:“即目”诗歌往往注重描绘生动、直接的画面,能够迅速地捕捉并表达自然景象、人物情感等。
  3. 文化价值:在古代文学中,“即目”是文人墨客即兴挥毫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要求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造句

  1. 春日里,诗人信步于花海之中,即目抒怀,写下了一首赞美春天生机勃勃的小诗。
  2. 湖边散步时,他被眼前湖水微澜、翠柳摇曳的画面所触动,随即挥笔创作了《即目》之作。
  3. 在一次旅行中,看到古朴小镇的日落景象,他感慨万千,当场赋诗一首《即目》,记录下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4. 风景如画的乡村小径旁,孩子们正欢快地嬉戏玩耍,这样的场景让诗人触景生情,立刻提笔写下了一首《即目》。
  5. 窗外飘雪纷飞,屋内静谧无声。他在这一刻灵感涌现,随即即兴创作了一篇《即目》,记录下了这洁白纯净的冬日景象。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即目”诗作的特点——即时性与直接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或诗人通过眼前景象激发的情感和创意。

分词解释

1 就是:知识~力量。2 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3 就,便:黎明~起。4 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5 靠近:不~不离。6 到,开始从事:~位。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