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1627-1703)的拼音、解释、组词
叶燮(1627-1703)的简介:
yè/xié xiè (1627-1703)
清代文学批评家。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晚年定居吴江横山(今属江苏),人称横山先生。康熙年间进士。任宝应知县,因得罪上官,罢职。能诗文,有《己畦集》。诗论专著《原诗》,有独到见解。
清代文学批评家。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晚年定居吴江横山(今属江苏),人称横山先生。康熙年间进士。任宝应知县,因得罪上官,罢职。能诗文,有《己畦集》。诗论专著《原诗》,有独到见解。
- AI解释
叶燮(1627-1703),字星期,号巳畦,是中国清朝时期的文学家、诗人和理论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研究与阐述,著有《原诗》,这是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详细解释: 叶燮的《原诗》一书提出了“诗道”、“诗法”、“诗例”的概念体系,并对历代诗人进行了评析。他认为“诗者,人之性情之事也”,强调了诗歌创作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的真情实感。他还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当具备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叶燮的理论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诗词创作与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体系对后世诗论家产生了重要启示作用,并且促进了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5个造句:
- 叶燮在《原诗》中指出,优秀的诗歌应当是情感真挚、格律精巧的作品。
- 作为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之一,叶燮对诗歌创作理论有着独到见解,并将其编纂成书。
- 学习叶燮的著作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 叶燮的诗论思想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原诗》一书中,叶燮提出了“诗道”、“诗法”、“诗例”的体系框架。
分词解释
叶
yè,xié
1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2 像叶子的:铁~。百~窗。3 同“ 页 ”。4 世代,时期:初~。末~。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