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堂体的简介:
cǎo táng tǐ
1.明宁王朱权所定乐府体十五家之一。
1.明宁王朱权所定乐府体十五家之一。
- AI解释
《草堂体》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所创作诗歌的一种风格或形式。这种风格强调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与之亲近的情感,以及对日常生活琐事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描写。草堂体体现了杜甫从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转而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特点,展现了诗人情感上的放松与回归自我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创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离失所多年后,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建造草堂居住。这一时期,杜甫的生活相对安定下来,诗风也逐渐转向更贴近自然与生活。
- 风格特点:
- 情感基调: 更加个人化和轻松愉快,少了早年漂泊时的忧国忧民之感。
- 内容题材: 诗人更加注重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景象以及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致。
-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常使用白描手法。
造句
- 虽然杜甫的《春夜喜雨》被广泛传颂为“草堂体”的经典之作,但其实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个人遭遇的抒发可以视为其草堂体诗歌的典型例子。
- 阅读杜甫的草堂体诗作,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诗人那份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心境。
- 在《江村》一诗中,杜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浣花溪畔宁静美好的生活画面,这正是他“草堂体”诗歌的魅力所在。
- 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融为一体,在《绝句二首·其一》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情感体验。
这些例子展示了杜甫在草堂期间所创作的诗歌如何以其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并且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多面性和深度。
分词解释
草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堂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