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于心应于手的拼音、解释、组词
得于心应于手的简介: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 AI解释
《得于心应于手》这四个字源自中国传统艺术和工艺领域,意为技艺或想法在心中已达到极高境界后,在实践中能够自然流畅地体现出来。其中,“得于心”指的是艺术或技能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思考,在内心已经形成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应于手”,则表示这种理解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自如地表现出来,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得于心:意味着在心灵层面已经领悟了某种技巧、理论或艺术的精髓。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知识或技能,而是在内心深处对它们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 应于手:指的是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自然流畅地通过手的动作表现出来,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
造句
- 王师傅几十年如一日练习书法,现在他已经达到了《得于心应于手》的地步,每次挥毫都能让字迹飘逸自如。
- 张画家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在多年的刻苦学习后,他终于能够做到《得于心应于手》,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中的景象。
- 小林练习古筝多年,他的弹奏不仅技巧娴熟,更是在演奏中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做到了真正的《得于心应于手》。
- 在雕刻大师手中,各种形态的石头都被赋予了生命。他能够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技艺,让每一刀每一下都恰到好处,达到了《得于心应于手》的境界。
- 毕业生小李在工作后发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那些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能在他心中形成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自如地运用,实现了真正的《得于心应于手》。
这些例子展示了“得于心应于手”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艺术领域,同样也可以广泛应用于任何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艺中。
分词解释
得
dé,děi,de
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3 满意:~意。扬扬自~。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于
yú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心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应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
手
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