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的拼音、解释、组词
琅琅的简介:
láng láng
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状声词。形容金石相击或读书时,清朗而响亮的声音。【例】琅琅上口
1. 拟声词:(1)形容金石相击的声音。《晋书.卷九二.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岩岩其峰。」(2)形容清朗的读书声。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3)形容蛇皮鼓的声音。元.汤式〈风入松.题货郎担儿〉曲:「数声何处蛇皮鼓,琅琅过金水桥东。」也作「不琅琅」、「不朗朗」。
《琅琅》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声音清晰响亮,具有韵律感。它源自古代文人对读书声的美好描绘。“琅”字在这里不仅指的是玉石等物体撞击时发出的声音,还常用来形容清脆悦耳的音色。
详细解释: 1. 琅(láng):这里可理解为玉石相击所发出的清脆响亮的声音。 2. 琅琅:即读起来或听起来声音清晰、响亮的样子。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读书声、吟诵声或乐器演奏声,表达出那种朗朗上口的感觉。
造句: 1. 晨曦初露之际,琅琅的读书声从图书馆里传来,预示着新一天的学习开始。 2. 春风拂面,琅琅书声在校园的小径间回荡,给宁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 3. 他的诵读如同天籁之音,琅琅有致,让人如痴如醉。 4. 每当夜幕降临,那琅琅的琴声便从书房中溢出,仿佛诉说着一曲悠扬的故事。 5. 在这个静谧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落,桌上散落着书籍,琅琅的读书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分词解释
琅
láng
1 〔~~〕①象声词,金石相击声;②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2 〔~玕〕像珠子的美石。3 〔~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