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的拼音、解释、组词

竹林的故事的简介:

zhú lín de gù shì
短篇小说。冯文炳作。1925年发表。以竹林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塑造出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作品具有田园般的诗情画意,风格冲淡朴实。

  • AI解释

竹林的故事》这部作品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文学或散文,但若按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来看,“故事”常常指一个篇章或故事集。在具体的语境下,《竹林的故事》可能是指以“竹林”为主题的一系列故事、散文或者诗歌。这种题材通常与古诗文相关联,在古代,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高洁和坚韧等品质。

在文学创作中,“竹林”作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常常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例如,《世说新语·任诞》中有“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这段文字虽然未直接提到竹林,但王子猷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往往被后人以竹林为背景加以描绘。

以下是基于上述情境创作的五个造句:

  1. 傍晚时分,漫步在青翠欲滴的竹林中,仿佛能够听到风穿过每片叶子的声音。
  2. 竹林间的小径曲曲折折,犹如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3. 他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竹林边,听着远处传来的鸟鸣声,享受着宁静和自然的慰藉。
  4. 纤细挺拔的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诗人笔下的君子一般高洁而坚韧。
  5. 我们一同走进那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竹林里,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

请注意,《竹林的故事》的具体内容和背景需要根据实际作品来解析。上述造句是基于对“竹林”这一主题的理解进行的创作性描述。如果《竹林的故事》有特定的情节或人物,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解释。

分词解释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dí,dì,de

1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2 原因:缘~。原~。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5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6 死亡(指人):~去。病~。7 所以,因此:~此。~而。8 古同“顾”,反而。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