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承筐的简介:
chéng kuāng
1.《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朱熹集传:"承,奉也。筐,所以盛币帛者也。"后以"承筐"借指欢迎宾客。 2.借指馈赠礼品。
1.《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朱熹集传:"承,奉也。筐,所以盛币帛者也。"后以"承筐"借指欢迎宾客。 2.借指馈赠礼品。
- AI解释
《承筐》一词通常不作为一个整体词汇出现,而是在古文中指代某个特定的行为或情景。它出自于《诗经·小雅·甫田之什》,原文为“承筐是实”,意即用手捧着盛物的容器去填满或者充实。这个短语在古代主要用于描述祭礼中的礼仪动作。例如,献食、供奉等仪式中,人们手持篮子或筐装食物或其他物品进行奉献。
详细解释
- 承: 承接,承受。
- 筐: 指用来盛物的竹制或木制容器。
因此,“承筐”是指用盛物器皿去装载和奉献的意思。它常用于描述庄重、正式场合中的礼仪动作,强调的是谦恭的态度与虔诚的心境。
造句
- 在古代祭祀仪式中,祭司必须亲手“承筐”,将祭品恭敬地呈献给神灵。
- 祭礼时,手持盛满香花的竹筐,人们缓缓走过祭坛,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情。
- “承筐”这一行为不仅是物质上的奉献,更蕴含着内心的诚意与敬意。
- 在一个庄重的典礼上,参与者们纷纷“承筐”,将礼物献上以表心意。
- 古代祭祀仪式中,“承筐”的礼节体现了人们对于神灵的尊敬以及对天地自然法则的遵守。
这些句子展示了“承筐”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