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的拼音、解释、组词
扬子鳄的简介:
yáng zǐ è
古称“鼍”,俗称“猪婆龙”。爬行纲,鳄科。体长约2米。皮肤革质,有角质鳞片。背面暗褐色,有黄斑;腹面灰色。尾长而侧扁。中国特产,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古称“鼍”,俗称“猪婆龙”。爬行纲,鳄科。体长约2米。皮肤革质,有角质鳞片。背面暗褐色,有黄斑;腹面灰色。尾长而侧扁。中国特产,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AI解释
《扬子鳄》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鳄鱼——中华鲟形目的扬子鳄。以下是关于“扬子鳄”的详细解释:
-
物种分类:扬子鳄属于爬行纲、鳄目、鼍科、鼍属(Alligator)。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类之一。
-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主要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河流、水库等淡水水域,尤其是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扬子鳄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
生态价值与保护现状: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对研究生物进化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扬子鳄的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形态特征:体长一般在2至3米之间,成年体重可达70公斤左右;头部宽扁,吻端较尖且上翘;皮肤表面覆盖着不完全的鳞甲,背面呈深棕色或黑色,腹面则为黄色或浅灰色。尾部粗壮有力。
-
生活方式与习性:以鱼类为主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动物和水生昆虫等。扬子鳄是冷血动物,在冬季会进入冬眠状态;平时多潜伏于水中,夜间活动较多。
以下是使用“扬子鳄”一词的五个造句:
-
动物园里展出了一只活泼可爱的扬子鳄,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
经过多年的保护工作,我国扬子鳄的数量逐渐有所恢复。
-
为了保护濒危物种扬子鳄,当地政府已经建立了专门保护区。
-
科学研究表明,扬子鳄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
-
在某次生态调查中,研究团队意外发现了稀有的扬子鳄种群。
以上信息和造句均以“扬子鳄”为对象进行编写。
分词解释
扬
yáng
1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2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3 在空中飘动:飘~。4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5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鳄
è
1 爬行动物的一属,大的体长达三米到六米。身有灰褐色的硬皮,性凶恶。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河流池沼中,捕食鱼、蛙等,有的也吃人、畜。通称“鳄鱼”,如“~~眼泪”(喻坏人的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