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介:
xíng/háng wéi/wèi zhǔ yì xīn lǐ xué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研究行为。在研究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观察法。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20年代以后逐渐被新行为主义所取代。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研究行为。在研究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观察法。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20年代以后逐渐被新行为主义所取代。
- AI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强调以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过程、情感和思维等非物质现象不应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者主张通过外部的刺激与反应来理解和解释人类及动物的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包括:
- 环境决定论:行为是由环境中的因素所决定的。
- 行为可塑性:个人的行为可以通过适当的应用行为技术进行改变。
- 强化理论:通过奖励或惩罚可以影响和塑造人的行为。其中,正强化是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则是通过去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某行为的发生。
造句示例:
- 小明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认真读书,这体现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 教育者使用行为主义方法,通过设计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奖励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公司采用行为改造技术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奖励系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 在心理咨询中,治疗师运用了正强化理论,通过设置目标并给予积极反馈以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态。
- 宠物训练师利用负强化法教会狗狗不随地大小便的技巧,使得宠物更加适合家庭生活。
以上示例中的造句旨在体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行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为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心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