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勑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勑的简介:

yí/wèi chì
1.见"遗敕"。

  • AI解释

词语详解:遗勑

定义 遗勑,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特殊文件形式。它是皇帝、君主在生前撰写并留下的书面指示或命令,旨在指导后代特别是继承者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及治理政务。由于涉及政治权力的交接与稳定,这种文书通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特点 1. 正式性遗勑一般由皇帝亲自起草,有时会由近臣协助撰写。 2. 法律效力:尽管是个人指示,但一旦公布或被发现,往往被视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 3. 指导作用:主要用来为后代君主提供治国理政的建议和指导。

造句

  1. 鉴于父亲在遗勑中明确表示要将企业传承给二儿子,并且希望他能够坚守家族传统,李明不得不接受这一安排。
  2. 历史记载,在某位皇帝去世前数日,曾私下撰写了一份遗勑,详细列出了他的遗产分配方案和国家大事的处理方式。
  3. 为了确保朝局平稳过渡,皇室成员反复讨论了如何妥善处置这位老君主留下的遗勑及其具体条款。
  4. 在某位统治者突然离世后,其撰写的遗勑成为了新君主行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5. 考虑到先帝曾通过遗勑表达了对经济政策的担忧,大臣们在讨论当前经济形势时特别注意遵循这些指导原则。

以上句子尝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遗勑”这一历史概念的应用场景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