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刑法的简介:

xíng fǎ
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规定用什么刑罚加以处罚的法律。狭义的刑法仅指具有完整体系和普遍适用性的基本刑事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广义的刑法还包括刑事单行法律,如《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80年起施行,1997年作了修订。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规定犯罪的类型及应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例】善良的百姓是不会随便触犯刑法的。

1. 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即规定何种行为为犯罪及其应处以如何刑罚的法律。

2. 行刑、体罚。《西游记》第三一回:「这泼怪,倒也老实;不动刑法,就自家供了。」

刑法》,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权利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典。它规定了犯罪及其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刑罚措施。《刑法》的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行为来预防犯罪的发生,并确保司法公正。

详细解释

  1. 范围:《刑法》涵盖了从轻微的违法行为到严重的犯罪行为的所有刑事犯罪。
  2. 罪名与刑罚:《刑法》中列出了众多具体的罪名和相应的法定刑,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死刑等不同类型的刑罚。
  3. 基本原则:其中包括罪责自负原则(即“谁实施了犯罪行为,谁就应承担刑事责任”)、公平公正审判的原则、无罪推定的原则等。
  4. 适用范围:《刑法》不仅适用于中国境内发生的犯罪,也规定了对于某些跨境犯罪的管辖权。

造句

  1. 张某因盗窃他人财物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侵犯财产权利行为的严惩态度。
  2. 李某因参与网络诈骗活动,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被判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在一起涉及走私毒品的重大案件中,被告人最终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决心和力度。
  4. 某企业未经许可擅自排放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环境,依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其直接负责人员已被判处罚金,并处以三年有期徒刑。
  5.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法》有特别规定,强调教育与矫正相结合的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非监禁措施。例如,某青少年因初次盗窃行为被责令接受社区服务。

这些例子不仅展示了《刑法》在不同情形下的应用范围和特点,也反映了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xíng

1 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