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缰利索的拼音、解释、组词
名缰利索的简介:
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名缰利锁」。见「名缰利锁」条。
2. 此处所列为「名缰利锁」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书.卷一○○.叙传上》1>嗣虽修儒学,然贵老严之术。桓生欲借其书,嗣报曰:「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不絓圣人之罔,不嗅骄君之饵,荡然肆志,谈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贵也。今吾子已贯2>仁谊之羁绊,系名声之缰3>锁,伏4>周、孔5>之轨躅6>,驰颜、闵7>之极挚8>,既系挛9>于世教10>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11>?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恐似此类,故不进。」嗣之行己持论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汉.东方朔〈与友人书〉、宋.柳永〈夏云峰.宴堂深〉词。 (2) 贯:通「惯」,习惯。 (3) 缰:音ㄐ|ㄤ,系马的绳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6) 轨躅: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前人的遗范。躅,音ㄓㄨˊ。 (7) 颜、闵:颜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闵子骞(西元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鲁人。孔子弟子,以孝友闻,和颜回同列德行科。 (8) 极挚: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9) 系挛:恋念不舍。挛,音ㄌㄩㄢˊ,通「恋」。 (10) 世教:当世的正统思想、礼教,此指周公、孔子之儒教。 (11) 眩曜:迷惑、惑乱。〔参考资料〕 ■汉.东方朔〈与友人书〉(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五.东方朔》引)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宋.柳永〈夏云峰.宴堂深〉词(据《全宋词.柳永》引)宴堂深。轩楹雨,轻压暑气低沈。花洞彩舟泛斝,坐绕清浔。楚台风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觉、疏弦脆管,时换新音。 越娥兰态蕙心。逞妖艳、昵欢邀宠难禁。筵上笑歌间发,舄履交侵。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吟。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3. 此处所列为「名缰利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名」是功名。「利」是利禄。「缰」是系马的绳子,用以控制马匹。「锁」则是安装在门户、箱柜等开合处,必须以钥匙或暗码打开的金属器具,引申有拘束、封闭的意思。一个人如果汲汲于名利,脑海里除了沽名钓誉、钻求利益,其他事情都毫不关心,就好像被无形的缰绳套住,或被看不到的锁链给绑住,不得自由。《汉书.卷一○○.叙传上》,叙述了桓谭欲向班嗣借书的事情。桓谭博学多闻,遍习五经,是一位儒者。班嗣虽然也学儒术,但更喜好黄老之学。有一次桓谭想向班嗣借黄老之书,班嗣知道了就回复说︰「黄老之学崇尚清虚无为,不受世俗所羁绊,与儒学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经习惯孔孟的仁义之道,被世俗名利的缰锁所束缚,敬服周公、孔子的遗范,推崇颜渊、闵子骞的德行,既然你眷恋不舍儒家的礼教,又何必让黄老之学困惑你呢?」在参考资料中,另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年代虽比所引典源为早,但因出处不明,故置于参考资料。后来「名缰利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因名利的羁绊而不得自由。
关于您提供的词汇“名缰利锁”,实际上这是一个成语,正确的写法是“名缰利锁”。这个词组用来形容因过分追求名声和利益而受到束缚的状态。它来源于古代文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在名利面前难以自拔的无奈或抱怨。
具体解释如下: - 名缰:比喻为名望所牵绊。 - 利锁:比喻为利益所牢笼。 -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追求名声和利益而忽略了个人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就像是被名字(名)的缰绳和利益(利)的枷锁束缚住了。
接下来,提供五个包含“名缰利锁”的造句示例:
- 尽管他已经在仕途上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内心深处却常常感到“名缰利锁”,渴望能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平静。
- 李先生退休后,在乡下养花种菜,不再为“名缰利锁”所困,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 他一直想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寻找生命中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 那些过分追求金钱、地位的人往往会被“名缰利锁”深深束缚住,难以自拔。
- 虽然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机会与挑战,但人们仍需警惕不要被“名缰利锁”所累。
分词解释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jiāng
1 拴牲口的绳子:~绳。脱~。信马由~。lì
1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6 姓。suǒ
1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2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3 讨取,要:~还。~求。~取。勒~。4 尽,毫无:~然无味。5 单独:离群~居。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