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蔓的拼音、解释、组词

枝蔓的简介:

zhī/qí màn/wàn/mán
1.枝条和藤蔓。 2.比喻牵连,株连。 3.比喻冗词赘句。 4.喻繁冗,不简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树枝和藤蔓。唐.白居易〈泛湓水〉诗:「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

2. 比喻繁琐冗赘的词句。《旧五代史.卷一四七.刑法志》:「胥吏侮文,枝蔓乃众。」明.张居正〈进讲章疏〉:「训解未莹者,增改数语;枝蔓不切者,即行删除。」

3. 散布、株连。《旧唐书.卷一七七.刘瞻传》:「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余人。」

词语《枝蔓》的详细解释

枝蔓(zhī m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有以下几点:

  1. 植物上的侧枝:指从主干或树干上长出的分枝。例如,在树木、藤本植物等的结构中,除了主要的骨干部分外,还会有许多分支,这些分支就被称为“枝蔓”。

  2. 比喻事物发展的延伸部分:常用来形容事情的发展趋势或扩展的部分。可以指某个问题或事件扩展出去的各种情况或者方面。

  3. 法律上的概念:在某些法律术语中,“枝蔓”可能指的是与主要案件相关但不直接涉及的主要事实、证据或其他细节。

  4. 书面语中的比喻用法:有时用来形容文章写作中不必要的延伸内容,比如过多的描写、解释等,导致主题偏离或篇幅冗长。例如,在文学创作中,如果某个情节过于复杂或者无关紧要,可能会被认为是“枝蔓”。

造句

  1.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避免讨论太多的枝蔓问题,而是聚焦于核心议题。
  2. 这家公司的业务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形成了很多枝蔓式的分支机构。
  3. 这篇文章的论述有点像杂草一样蔓延开来,有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内容。
  4. 在解决这一纠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的枝蔓问题。
  5. 他对于那个案件的研究并没有触及到核心部分,而是纠缠于许多无意义的枝蔓细节上。

这些例子展示了“枝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及其含义。

分词解释

zhī,qí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2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3 古同“支”,支持,分支。

màn,wàn

1 同“蔓~”,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蔓延等。[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扩展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