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洛阳伽蓝记的简介:

luò yáng qié/jiā/gā lán jì
历史地理著作。北魏杨之作。五卷。记洛阳佛寺园林兴废沿革,涉及大量历史事实,包括北魏政治兴衰及文人轶闻。文笔清丽秀逸,以散文为主,杂以骈俪。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后魏杨衒之撰,五卷。后魏永熙之乱以后,衒之重临故乡,因感念其地之兴废,故采拾旧闻,追叙故迹,写成此书。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由北魏晚期的杨衒之撰写的历史文化散文,记录了北魏时期至东魏时期的洛阳城及其佛教寺庙的情况。此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宗教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详细解释: 1. 内容结构:《洛阳伽蓝记》分为五卷,分别记载了五个主要的地区——永宁寺、龙鸣寺、法云寺、佛宫寺和永安寺,以及寺庙中所供奉的佛教人物和建筑情况。 2. 历史背景:该书写作于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28年),正值北魏衰落而东魏崛起之际。作者通过追忆过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变迁的忧虑和感慨。 3. 文学价值:《洛阳伽蓝记》不仅是一部地理与宗教的历史著作,同时兼有散文诗般的艺术美感,语言生动形象。

5个造句示例: 1.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魏时期的社会文化,《洛阳伽蓝记》成为了我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2. 在《洛阳伽蓝记》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当时佛寺的宏伟建筑和庄严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3. 阅读完《洛阳伽蓝记》,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城市的繁华与文化的灿烂。 4. 通过研究《洛阳伽蓝记》,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北魏末期到东魏初期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5. 不仅是学者,在文化爱好者中,《洛阳伽蓝记》也是一本广受欢迎的作品。

分词解释

luò

1 〔~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又叫北洛河。2 〔~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 雒 ”。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lán

1 用靛青染成的颜色,晴天天空的颜色:~盈盈。蔚~。~本。~图。2 植物名,品种很多,如“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3 古同“褴”,褴褛。4 姓。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