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籴的拼音、解释、组词

博籴的简介:

bó dí
1.宋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籴考》。

  • AI解释

关于“博籴”的解释,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博籴”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汉语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偶尔出现。根据古籍记载和字面意思推测,“博”通常意味着广泛或多方寻找,“籴”是指购买粮食。因此,“博籴”可以理解为广泛购买粮食的意思。

解释

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战乱、饥荒或者政府财政紧张的时期,“博籴”常常被用来描述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增加粮食供应,确保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不受影响。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人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造句

  1. “为了应对今年严重的旱灾,政府决定发动全国各地进行博籴,以保障市场上的粮食充足。”
  2. “在那个朝代交替的动荡时期,朝廷采取了博籴措施来平抑粮价,稳定人心。”
  3. “由于长期战乱导致粮食紧缺,各地官员纷纷积极行动,实行博籴政策。”
  4. “在古代社会,每当发生饥荒时,统治者都会下令实施博籴策略以缓解民众的苦难。”
  5. “博籴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有心人应尽的一份力,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应该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以上句子都是基于“博籴”的理解进行创作,并且根据实际语境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分词解释

1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2 知道得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