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吏的拼音、解释、组词

案吏的简介:

àn lì
1.谓惩办下属官吏。

  • AI解释

《案吏》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使用,指的是负责处理案件或文书工作的官吏。它属于古代官职的一种,在具体的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中有时会见到这个术语。

详细解释

  • “案”:在古代多指文件、案卷等书面材料。
  • “吏”:指的是从事官府事务的官员,负责具体的行政或管理任务。

结合两部分,“案吏”通常是指专门负责处理案件记录、文书整理和相关文书工作的官吏。他们的职责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记录、保管各类法律文件和案件资料。

造句

  1. 古代时期,许多案吏被派往各地,收集并整理各地上报的诉讼材料。

  2. 在唐代的司法体系中,案吏是确保案件审理公正、透明的重要角色。

  3. 由于案吏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判决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因此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至关重要。

  4. 宋代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减轻中央官员负担,设立了专门负责文书处理的案吏职位。

  5. 清朝时期,许多重要案件都需要经过案吏进行初步审查和记录后才能提交给高级官员审理。

这些造句有助于更具体地了解“案吏”这一历史职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其在古代行政、司法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分词解释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