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的拼音、解释、组词

柏举的简介:

bǎi jǔ
1.亦作"柏莒"。 2.古地名。春秋楚地。公元前506年,楚围蔡,吴救之,大败楚师于此。故址在今湖北麻城县境,具体所在说法不一:一说为麻城东北的柏子山与举水的合称;一说在举水入长江口以南的举洲;一说即麻城东南举水所出龟峰山。

  • AI解释

《柏举》并非一个常见词语,它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之间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地点——柏举。这是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在孙武(即孙子)的战略指导下,吴军在公元前506年取得了胜利,迫使楚军从中原地区撤退至南方。

详细解释

  • 背景:当时,吴、楚两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柏举之战是在这些冲突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 战略意义:这场战斗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策略运用,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案例。

造句

  1.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被后世广泛引用,柏举之战就是孙武实践这一理论的典型案例。
  2. 柏举一役不仅证明了孙武的战略思想,也成为了吴国统一江南、抗衡中原霸权的关键一步。
  3. 在现代商战中,企业也需要像孙武那样深谙对手情况,灵活运用策略,就如同当年吴军在柏举的表现一样。
  4. 研究《孙子兵法》时,通过分析柏举之战可以更好地理解战略部署和兵力调动的重要性。
  5. 柏举之战证明了军事胜利不仅依赖于兵力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战略规划与战术执行的有效性。

请注意,《柏举》作为战役名称,并非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上述造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和应用该历史事件的相关理念。

分词解释

bǎi,bó,bò

1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2 姓。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