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浏醴起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萍浏醴起义的简介:

píng liú lǐ qǐ yì
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到湖南联络会党和矿工,相约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起义。12月起义爆发,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推会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都督。清政府调集军队镇压,起义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

  • AI解释

萍浏醴起义》,又称作“萍浏醴三县起义”或“湖南六县起义”,是1928年3月在中国大革命时期由毛泽东领导的一次重要的农民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主要发生在湖南省中部的萍乡、浏阳和醴陵三个相邻的县份,旨在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并建立苏维埃政权。

详细解释

  • 背景:1927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组织工农革命运动,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爆发,湘赣边界地区的农民武装起义逐渐形成。
  • 过程:1928年初,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的部队到达浏阳,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经过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动员,在3月26日,正式发起了萍浏醴起义,创建了湘赣边界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 影响:这次起义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湖南地区的长期统治,而且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造句

  1. 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萍浏醴起义期间,毛泽东同志的指挥和领导起了关键作用。
  3. 毛泽东通过萍浏醴起义,成功地将武装斗争与农村根据地建设相结合,开创了独特的革命道路。
  4. 萍浏醴起义是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 今天的我们回顾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如何在萍浏醴起义中引领人民走向胜利之路。

分词解释

píng

1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泊。~踪。~水相逢。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