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贞观之理的简介:

zhēn guān/guàn zhī lǐ
1.同"贞观之治"。 2.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

  • AI解释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指的是唐朝初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稳定,被后人誉为盛世。《贞观之理》则是指在这一时期内所采取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法,这些治国之道不仅对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是关于“贞观之理”的详细解释:

  1. 仁政思想:强调施政要以仁爱为本,关心百姓疾苦。
  2. 法治原则:坚持依法治理国家,重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也要适度宽容。
  3. 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发展。
  4. 纳谏制度:广开言路,虚心接受臣下的建议和批评,不断改进政策。
  5. 文化繁荣:重视教育和文化的推广普及,提倡儒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接下来是五个使用“贞观之理”这一概念的造句:

  1. 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不仅使国力大增,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理经验。
  2.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贞观之理》中汲取智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贞观之治》,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4. 贞观之理》中的轻徭薄赋政策对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5.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贞观之治》中所体现的开放包容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

分词解释

zhēn

1 坚定,有节操:忠~不渝。坚~不屈。~节。~士(忠贞之士)。2 旧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女。~烈。~操(同“贞节”)。~淑。3 占,卜,问卦:~卜。4 古同“桢”,桢干(gàn)。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