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的拼音、解释、组词

社会形态的简介:

shè huì/kuài xíng tài
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即一定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类社会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

  • AI解释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最初出现在1859年发表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重要文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这个概念指的是历史上不同阶段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详细解释

  1. 物质生活条件:这是指一个社会的基础,包括了生产的资料(如土地、矿产资源)、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关系等。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有的生产关系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时,就会发生变革。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组织和思想观念(如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等)。二者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动力。

造句

  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公社制到奴隶制、封建制直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迁。
  2. 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这正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规律之一。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许多传统的政治法律制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4.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本质规律。
  5. 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分词解释

shè

1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秋~。~日。~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2 团体或机构:报~。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tài

1 形状,样:~度。状~。姿~。形~。神~。动~。静~。事~。情~。常~。变~。体~。生~。2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