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不熟,不如稊稗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谷不熟,不如稊稗的简介:

wǔ gǔ bù shú,bǔ rú tí bài
稊:象稗的草,结实如小米;稗:稗子。比喻条件素质再好,如果最后不能有所成就,那就还不如素质条件差的。

  • AI解释

五谷不熟,不如稊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主要农作物(五谷)收成不好或未成熟,还不如那些次要作物(稊稗)有收获”。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在农业生产中,即使是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也能有一些微小的收益。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豆这几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稊稗则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在古代也被用于食用或药用。

详细解释

  • 五谷:在中国农业文化中,通常指的是一类主要粮食作物,包括但不限于稻米、小麦等。
  • 稊稗:这是一种杂草,有时被误认为是对农作物有害无益的存在。在一些语境下,它也被视为可以食用或药用的小植物。

这句话强调即使是在最差的情况下,也总会有办法获得一定的资源或利益,体现了古代中国人面对困难时乐观积极的态度和生存智慧。

造句

  1. 今年因干旱严重,五谷不熟,幸好田间还有一些稊稗,能够暂时解燃眉之急。
  2.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如果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常说“五谷不熟,不如稊稗”,来安慰自己。
  3. 尽管今年雨水偏多,五谷生长受到了影响,但幸好我们种植了一些稊稗作为备选粮食来源。
  4. 古代农民面对收成不佳的年份时,常常会说“五谷不熟,不如稊稗”,以乐观的心态去寻找其他的食物资源。
  5. 尽管今年小麦歉收了,但好在稻田里还有一些野生的稊稗可以用来应急,不至于颗粒无收。

以上造句意在说明这句话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1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河~。2 喻困境:进退维~(进退两难)。3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百~。4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物。~米。稻~。5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shú,shóu

1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饭~了。2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成~。瓜~蒂落。3 程度深:~睡。~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虑。4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练。娴~。~习。~能生巧。5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人。~悉。~记(强记)。轻车~路。6 经过加工炼制的:~铁。~皮子。~石膏。~石灰。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