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拼音、解释、组词

得意忘形的简介:

dé yì wàng xíng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 形,形体。「得意忘形」指因心意志趣获得满足而物我两忘。语本《晋书.卷四九.阮籍列传》。形容人高兴过头,举止失去常态。△「得意洋洋」(二) 形,形式。「得意忘形」指文学艺术创作上,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语本宋.欧阳修〈李邕书〉。

2. (一) 《晋书.卷四九.阮籍列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1>,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注解〕 (1) 啸:大叫。(二) 宋.欧阳修〈李邕书〉(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试笔》引)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谓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1>书得笔法2>,然为字绝不相类3>,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注解〕 (1) 邕:李邕(西元678∼747),字泰和,唐扬州人,李善之子。玄宗时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为人刚正不屈,后为李林甫所害。精书法,初学王羲之,复自成一格。擅以行楷写碑,笔力雄浑,风骨劲拔。 (2) 笔法:写字作画时用笔的方法。 (3) 相类:相似、相像。

3. (一) 《晋书.卷四九.阮籍列传》载,晋代的文学家阮籍,是个性格豪放、不拘礼教的人。他博学多闻,也有为国效力的壮志。但因生活在改朝换代的动乱时代,无法一展抱负,对统治者的作法也相当不满。于是隐居山林,不参与任何事务,平常不是闭门读书,就是游山玩水,也常和嵇康、王戎等几个好友在竹林里喝酒、弹琴、吟诗、喧闹,而有「竹林七贤」之称。兴致高昂之时,常常手舞足蹈,大叫大笑,忘了自己。后来「得意忘形」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高兴过头,举止失去常态。 (二) 李邕是唐代知名的书法家,他学习晋代王羲之、钟繇等大书法家的笔法,笔力雄健劲拔,善写行楷,自成一格。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刚开始接触李邕的字时,并不十分欣赏他的风格,但后来愈看愈喜欢,还从中习得不少笔法,因此写下〈李邕书〉这篇文章,描述自己对李邕书法的感受。他从李邕的书法中,看到了王羲之、钟繇等大书法家的风格,领悟到书法的传承性,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笔法学到其他人的精华,对技艺的增长十分有帮助。但他也强调,自己虽然受到李邕的影响,但书写形式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取其精髓。后来「得意忘形」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得其意而忘其形」演变而出,指文学艺术创作上,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1. 形容人高兴过度,举止失去常态。语本《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例】别太得意忘形,小心遭人嫉妒。

1. 因高兴而物我两忘。语本《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后形容人高兴得忘其所以,举止失去了常态。元.鲜于必仁〈折桂令.辋川图〉曲:「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2. 取其精神而遗其形式。语本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意而忘其形邪?」

词语:得意忘形

释义: “得意忘形”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取得成功或满足某种愿望后,因为过度兴奋、高兴而失去了常态,举止失态。它常用于批评那些因一时的喜悦而过分放纵自己的行为的人。

结构与用法: - 结构:“得意忘形”是联合式成语。 - 语法功能:作谓语或宾语使用时,多用来描述人的行为;作定语时,则需要放在名词前。

解释补充: “得”指获得、成就,“意”在此处用作动词,有“感到”的意思。“忘形”,失去常态,举止失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得到了某些东西或实现了某种愿望后过于兴奋而忘记了应有的礼貌和谨慎,表现出了不适当的行为。

造句:

  1. 他这次比赛得了第一名,得意忘形地到处炫耀,差点把奖杯都拿歪了。
  2. 别人都在认真工作,就你一个人得意忘形地在办公室里大声谈笑,这样会影响大家的。
  3. 每次考试一考好了,他就得意忘形,上课也不好好听讲了,结果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4. 他最近升职了,却还是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总是得意忘形地在团队面前大显身手。
  5. 朋友取得成功后不要得意忘形,要谦虚,多和人交流,共同进步才是正道。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成语“得意忘形”的使用场景与语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dé,děi,de

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3 满意:~意。扬扬自~。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

wàng

1 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