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讹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讹的简介:

mín é
1.人们的谣言。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郑玄笺:"讹﹐伪也。"

  • AI解释

关于“民讹”这个词语,经查询,并没有找到该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正式定义。可能是某个地域方言、口语或特定历史时期的用语,或者是一个误写或者是笔误导致的非标准术语。“讹”的常见含义有错误、谬误等,“民讹”可能指的是关于民众出现误解、错误的情况或者现象。

若将“民讹”视为一种假设性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则可以根据其可能的含义构造以下句子:

  1. 政府部门在宣传新政策时,应尽量避免造成民众误解,防止引发不必要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2. 在解释复杂的法律条款时,如果语言表达不清晰或存在歧义,可能导致民讹现象,影响法律实施效果。
  3.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以减少因知识表述不清导致的民讹
  4.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任何微小的误读都有可能迅速扩散成为普遍的认知误区(民讹)。
  5. 为了提高政策执行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调研工作,确保所有参与实施的人都能正确理解相关政策内容,避免产生民讹

请注意,“民讹”并非正式汉语词汇,在实际使用时建议避免使用以免造成误解。如果需要表达类似含义的概念,请使用更为明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描述。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é

1 错误:~字。~误(文字、记载错误)。~谬。~传(chuán )。以~传~。2 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诈。3 谣言:~言(➊诈伪的话,谣言;➋胡言乱语)。4 感化,变化:“岁月迁~。”5 野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