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的简介: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AI解释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为形容人观察事物极其敏锐,能够察觉到细微之物,但同时也比喻对微小之事看得太清楚,以至于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事情。

解释: - “明察秋毫”的“明”表示清晰、明白;“察”是观察的意思,“秋毫”,指的是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在这里用来形容极其细微的事物。“明察秋毫”即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到极小的东西。 - “不见舆薪”的“见”通假字,同“现”,显现、出现;“舆”,古代的一种四轮大车,“薪”,柴火。这句的意思是即使面前有一辆车拉的柴火也看不见。

综合起来,“明察秋毫,不见舆薪”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出现的矛盾:过分专注于细小问题而忽略整体或更为重要的事物。

造句

  1. 小王做事总是过于注重细节,有时候连一个标点符号都非要校对好几遍,但他常常忽略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
  2. 老师批评张三说:“你真是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啊!每次作业你都在乎分值多寡而忽视了学习的内容与质量。”
  3. 作为一名领导,不能只专注于员工工作中的小错误而不顾大局,要能够做到“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4.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能看到表面现象,但真正抓住本质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就体现了很多人都是“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的特点。
  5. 在项目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具备宏观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既能“明察秋毫”又能“不见舆薪”,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

分词解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chá

1 仔细看,调查研究:~看。~核。观~。考~(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和思考”)。~觉。~访。~勘。~探。明~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1 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2 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台。~论。~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3 疆域:~地。~图。堪~(相地,风水)。

xīn

1 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