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县学的简介:

xiàn/xuán xué
1.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科举时代,每县均设学堂,以教育人才,故称为「县学」。

《县学》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指的是专门为士子(即读书人)提供学习、考试和社交场所的地方。它一般位于县城内,是进行科举制度前期准备教育的重要机构。

详细解释

  • 位置:通常设于县城或州治所在地。
  • 功能:县学承担着培养地方人才、组织学术活动以及为参加科举的学子提供学习资源等多重职能。此外,在某些时期和地区,它还可能兼有祭祀孔子、弘扬儒家思想的功能。
  • 内容与形式:包括教育设施(如教学楼)、文化活动场所(如讲堂)、祭孔庙宇等。有的县学内还有供奉先贤的祠堂或书院。

造句

  1.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县学不仅是读书人提升学问、准备科举考试的重要基地,还是他们交流思想、互相激励的精神家园。
  2. 在每年举行的地方考试之前,县学里的学子们都会聚集一堂,共同复习准备,期待在即将到来的乡试中取得好成绩。
  3. 王文是一个热衷于科举功名的年轻人,在他十六岁那年被选入家乡的县学学习,并在那里度过了五年刻苦钻研的日子。
  4. 每当有新的秀才从各地的县学毕业,县城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来表彰这些优秀学子们为地方文化和学术做出的贡献。
  5. 现在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但许多旧时的县学建筑依然被保留下来,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向人们展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县学”这个词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分词解释

xiàn,xuán

1 行政区划单位,旧时属于州、府、道,现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2 姓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