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君子于役的简介:
jūn zǐ yú yì
《诗·王风》篇名。写一个妻子对丈夫在外服劳役,不知归期的担忧和思念。
《诗·王风》篇名。写一个妻子对丈夫在外服劳役,不知归期的担忧和思念。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王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君子于役,刺平王也。」首章二句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君子于役》出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诗经·国风·王风》,原文如下: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服役在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到底要到何时才能回家呢?天色已晚,鸡已经回窝了,太阳也快下山,羊和牛也都从田野里回来了。君子服役在外,我怎能不想念他呢!
这里,“君子”指的是有德行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于役”意味着在外服徭役或者出差等。整句话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乡村景色和农作场景,来引发对远在他乡的“君子”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使用“君子于役”这个词语的五个造句:
-
小琴望着窗外归巢的鸟儿,不禁想起了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心中默念着《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
在月色如水的夜晚,李老师坐在书房里,捧读《诗经》,思绪飘远至那个时代的农人和他们期盼家人的归来的心境。
-
他写了一篇关于古代家庭情感的文章,在文中引用了“君子于役”来形容那些在外服兵役或者做工的人,以及家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
小林的爷爷是退休前的一名军人,现在每逢节日,小林都会想起爷爷当年戍边的日子:“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
每次听到关于远行者的歌谣时,张女士总能联想到那句古语“君子于役”,心中泛起阵阵涟漪,那是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
分词解释
君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于
yú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役
yì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