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之木的拼音、解释、组词

诽谤之木的简介:

fěi bàng zhī mù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 AI解释

诽谤之木》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或者典故,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比喻性或文学性的表达。这个短语中,“诽谤”指的是无根据地、恶意地说别人的坏话;“之木”,则是形容这种行为的一种形象化说法。“诽谤之木”可能用来比喻容易传播谣言、不实信息的环境或者心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在某些环境中或情况下,一些人容易被恶意的言论所影响,进而传播这些不实的信息。这通常与社会舆论环境和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下面提供五个造句作为参考:

  1. 在当今网络时代,“诽谤之木”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2. 小道消息往往在“诽谤之木”中迅速蔓延,因此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
  3. 他的话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诽谤之木”,难以动摇我们对真相的信任。
  4. 社会需要的是公正、理性的讨论氛围,而不是被“诽谤之木”充斥的环境。
  5. 在面对网络上的批评时,我们应该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轻易成为“诽谤之木”的传播者。

请注意,“诽谤之木”并非真实存在的成语或典故,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调整。

分词解释

fěi

1 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谤。~章。腹~心谤。

bàng

1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讥。~讪。~议。~毁。诽~。2 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