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使者的拼音、解释、组词

督学使者的简介:

dū xué shǐ zhě
1.学政的别称。明清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

  • AI解释

词语解释

督学使者,通常指古代或特定历史时期中,由官府派遣来监督学校教育状况、检查学风教务的人。这种角色多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如明清时期的督学制度中。

在这样的系统中,督学使者负责巡视各地的学校,并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学生纪律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他们往往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向地方官员提出改进建议或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

造句

  1. 明朝时期,为了提高全国的学风与教学质量,朝廷常常派遣督学使者在全国各地巡访。
  2. 在清朝初年,朝廷推行了严格教育制度,由督学使者负责检查各级学校的教学情况。
  3. 督学使者的到来让学校不敢松懈,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更加端正了。
  4.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地方上派出了多位督学使者来监督和指导当地的教育工作。
  5.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督学使者作为维护教风学风的重要角色,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1 察看;监管:监~。~办。~导。~察。~促。~师。~率(shuài )(亦作“督帅”)。~战。~学。2 责罚:~过(督察责备)。~责。3 古代将官名:都~。~邮。~护。总~。提~。~抚。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zhě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