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盐包的拼音、解释、组词
私盐包的简介:
sī yán bāo
1.比喻不安全的物品。
1.比喻不安全的物品。
- AI解释
词语“私盐包”在中文中通常指未经官方许可、私自贩卖的食盐,有时也用作比喻或特定语境中的代称。由于历史上中国各朝代对食盐实行专卖制度,严格管控其生产和销售,私盐贸易被视为违法行为,长期受到法律和地方势力的打击。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食盐作为重要的生活物资,由官府垄断生产与销售,以控制物价并征收相应的税赋。任何私自生产或贩卖食盐的行为都被视为犯罪。
- 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私盐包”有时被用来比喻那些违反正统规矩、追求自由或者逃避权威监视的行动。
造句
- 在那个时代,私盐贸易如同地下经济,为不少家庭带来生计,同时也埋藏着巨大风险。
- 小说里的主人公背着家人偷偷购买了私盐包,只为给家里人加点滋味。
- 政府官员为了打击私盐市场,经常深入民间查缉私盐包的流通渠道。
- 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私盐交易,但知情却不上报的行为同样有违道德准则,犹如私藏了别人的私盐包。
- 在那个动荡年代,许多家庭为了解决生活必需品的问题,不得不冒险购买私盐包。
请注意,“私盐包”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历史叙述或文学创作中,而不再作为实际商品进行销售。
分词解释
私
sī
1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人。~有。~见。~仇。~情。~营。~欲。2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自。~刑。~货。走~。~生子。3 暗地里:~议。~奔。隐~。窃窃~语。
盐
yán
1 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巴。~卤。~分(fèn )。~田。2 〔~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基本的化学原料,多用于工业和医药。3 化学上称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化合物:酸式~。碱式~。
包
bāo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3 装东西的袋:书~。皮~。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5 总揽,负全责:~销。~揽。6 保证:~赔。~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8 围:~围。~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