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拼音、解释、组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简介: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 AI解释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的“由”指的是孔子的学生仲由,又名子路。“诲女”意为教导你,“是知也”则是说这就是智慧的意思。

这句成语强调的是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态度要诚实、坦率,要对自己了解的知识有明确的认识,并且对未知或不确定的事情保持谦逊。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是儒家文化中倡导的治学态度之一。

以下是五个造句:

  1.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不断学习新知识。
  2. 在这次考试中,小明虽然对部分题目不熟悉,但他还是遵循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做自己能确定的答案。
  3. 教师们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求学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他们应具备的学习精神。
  4. 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不会解决的问题,我会诚实地承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小李在与人交流时常常引用这句古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此表明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原则。

分词解释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