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牒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牒的简介:

bái dié
1.未用印的公文。 2.泛指官府文书。

  • AI解释

白牒》,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呈报给皇帝或上级机关的一种正式文书。这种文件主要用于陈述事实、请求批示或者报告情况。其主要特征是内容真实明确,表达方式庄重规范。

白牒】详细解释如下: 1. 用途:用于向上级机构汇报事件、请求批准事项等。 2. 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形式较为正式严谨。 3. 使用场景:古代官府公文往来中常见,在奏章、报告等形式的文件里也有涉及。

以下为五个含有“白牒”一词的句子:

  1. 朝中大臣张大人上了一份《白牒》,请求朝廷派遣军队平息边疆战事。
  2. 县令李明编写了一篇详细的《白牒》记录了当地水灾的情况及所需援助,希望能获得上级重视。
  3. 宋太祖赵匡胤收到各地上报的《白牒》,仔细阅读后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4. 在古代官场中,《白牒》是官员表达政见、反映民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5.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地方政府迅速起草了一份《白牒》,请求中央拨款用于医疗物资采购及人员培训。

这些句子旨在通过具体情境来展示“白牒”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