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年三十的简介:

dà nián sān shí
1.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

  • AI解释

大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通常指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次日,亦即每年的最后一晚。这天是中国人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

详细解释: 1. 时间特点: 大年三十通常在公历的1月20日至2月19日之间变动。 2. 文化意义: 它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打扫家庭,进行祭祖活动,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庆祝方式来迎接新年。 3. 家庭团聚: 大年三十也是家人相聚的重要时刻,无论多忙或多远的人们都会尽可能地回家与亲人共度这个美好的时光。

以下是五个使用“大年三十”的造句:

  1.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享受着浓浓的亲情。
  2. 大年三十那天,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每家每户门口贴上了对联,喜气洋洋的。
  3. 每当临近大年三十,我和家人们就开始准备各种美味佳肴,期待着团圆的时刻。
  4. 大年三十晚上放烟花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之一,在绚烂的焰火中欢度新年的到来。
  5. 穿上新衣的新的一天就在大年三十晚上的钟声敲响时正式拉开序幕。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