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茅的简介:
bái máo
俗称“茅草”。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根状茎。叶线形或披针形。花穗上密生白毛。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温带和热带地区。全草可作牧草,也可造纸。嫩穗俗称“茅针”,可生食。根状茎又叫“茅根”,可制糖或酿酒;也可入药,能清热、利尿、止血等。
俗称“茅草”。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根状茎。叶线形或披针形。花穗上密生白毛。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温带和热带地区。全草可作牧草,也可造纸。嫩穗俗称“茅针”,可生食。根状茎又叫“茅根”,可制糖或酿酒;也可入药,能清热、利尿、止血等。
- AI解释
《白茅》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但它通常被用作一种植物的名称或比喻性的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茅”常常指的是芦苇、茅草等一类较为普通的植物,而“白茅”,则是指白色的茅草,通常带有自然清雅之意。根据《诗经》等古籍中的记载,有时用来象征纯洁、高洁或是某种美好的事物。
以下是几个造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 春日里,河畔的白茅随风轻摆,如同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在轻轻吟唱。
- 白茅之下的河水清澈见底,宛如藏匿于自然中的无瑕珠宝。
- 每当秋风吹过,地上的白茅便如雪一般覆盖大地,一片洁白,令人心旷神怡。
- 诗人以“白茅”为喻,赞颂了那位女子的纯洁和高雅。
- 这个比喻用得恰到好处,“白茅”象征着纯洁与高尚的精神品质。
请注意,这些句子更多是基于对“白茅”的形象化理解和诗意化的运用,并不是直接引用自古代文献。在实际的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白茅”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分词解释
白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
茅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草。~庐。~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