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所见,多所怪的拼音、解释、组词

少所见,多所怪的简介:

shǎo suǒ jiàn,duō suǒ guài
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

  • AI解释

少所见,多所怪》是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的一句话。这句话通常用来描述人们由于见识有限而容易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惊奇或惊异的心理现象。它反映了人们的认知局限和求知欲强的特点。

详细解释:

  • “少”:指的是数量较少。
  • “所见”:指人们亲身经历、亲眼见到的。
  • “多”:是指很多,此处是相对于上面的数量较少而言。
  • “所怪”:对新奇事物感到惊讶或好奇。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心理特点在遇到不常见事物时的反应。由于人们的认知范围有限,因此容易对某些稀罕的事物感到惊异。

五个造句:

  1. 小明去了一趟非洲,回来后经常讲一些少见的事物给同学听,结果他的朋友们听了都很惊讶,这正应了“少所见,多所怪”这句话。
  2. 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当他们在动物园第一次见到长颈鹿时,都会感到非常新奇和好奇,这就是“少所见,多所怪”的表现之一。
  3. 王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些现代科技的新发现,尽管学生对这些知识早已有所了解,但仍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惊讶,这也体现了“少所见,多所怪”这一心理现象。
  4. 由于小李很少接触外宾,当第一次见到一位外国友人时,他觉得对方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都十分奇特,这就是典型的“少所见,多所怪”的反应。
  5. 在偏远山区的小学校里,孩子们难得有机会接触到电脑和互联网,当他们看到同学在课堂上展示手机里的世界地图时,都会感到非常新奇,这也符合了“少所见,多所怪”这一说法。

这些句子旨在说明人们由于见识的局限性,对于不常见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或惊讶感。

分词解释

shǎo,shào

1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量。~许。2 缺,不够:缺~。减~。3 不经常:~有。~见。4 短时间:~等。~候。~顷。5 丢,遗失:屋里~了东西。6 轻视:“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duō

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2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4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5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6 表示惊异、赞叹:~好。7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8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9 姓。

guài

1 奇异,不平常:~诞(离奇古怪)。~事。~物。~讶。~圈(quān )。~话。~异。奇形~状。2 惊奇:大惊小~。~不得。3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妖~。4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癖(古怪的癖好)。~僻(古怪)。5 很,非常:~好的天气。6 怨,责备:不~你。~罪。~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