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1926-1952)的拼音、解释、组词
邱少云(1926-1952)的简介:
qiū shǎo yún (1926-1952)
革命烈士。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1952年10月11日深夜,为夺取上甘岭三九一高地,随部队潜伏在敌阵地前草丛中。12日中午,美军飞机投掷的燃烧弹燃着了他的棉衣和头发。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点,他忍着剧痛,卧地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革命烈士。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1952年10月11日深夜,为夺取上甘岭三九一高地,随部队潜伏在敌阵地前草丛中。12日中午,美军飞机投掷的燃烧弹燃着了他的棉衣和头发。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点,他忍着剧痛,卧地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 AI解释
《邱少云(1926-1952)》是一个特定人物的名字与生卒年份,具体指的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志愿军战士——邱少云。接下来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邱少云(1926-1952)
- 姓名由来与身份背景: 邱少云,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 军事生涯与荣誉: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展现出卓越的勇敢精神。在一次战斗中,为了不暴露整个连队的位置,邱少云严守纪律,卧于烈火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牺牲时年仅26岁。这一英勇行为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革命忠诚。
- 历史地位与影响: 邱少云的牺牲精神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之一。他的事迹不仅激励了中国人民,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倡导遵守纪律的经典案例。
造句
- 遵守纪律是军人的基本要求,比如邱少云严守阵地,即使火海不退也在原地不动。
- 在学习邱少云的故事时,我深刻理解到了牺牲的可贵与奉献的意义。
- 我们纪念邱少云烈士,是为了永远铭记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
- 邱少云的事迹让我们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原则,不畏艰难险阻。
- 通过学习邱少云的故事,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责任的意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