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性计划的拼音、解释、组词

指令性计划的简介:

zhǐ líng/lǐng/lìng xìng jì huá/huà
国家下达的带有强制性质的,执行单位必须保证完成的计划。实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形式。旨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较广。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指令性计划的作用和范围逐步缩小。

  • AI解释

指令性计划》是指国家或组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行政手段编制并下达给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具体实施计划。这种计划通常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约束力,强调计划内容必须严格遵循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任务,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详细解释:

  1. 背景与目的指令性计划多见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或特定的历史阶段,旨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明确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方向。
  2. 内容构成:包括生产任务、资源分配、产品数量和质量标准等具体指标。
  3. 实施特点:要求各个部门严格遵守计划安排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一旦下达,通常具有较强的执行效力。

造句:

  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指令性计划以促进重工业快速崛起。
  2.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多个关键领域的指令性计划,确保了重点项目按时完成。
  3. 虽然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主流,但在某些特殊时期或领域仍然会出台一些带有指导性的规划文件。
  4. 指令性计划的实施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抑制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5. 企业不仅要遵守政府发布的指令性计划要求,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

分词解释

zhǐ

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4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5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

líng,lǐng,lìng

1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1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3 主意,策略:~策。~谋。4 谋划,打算:~划。~议。5 姓。

huá,huà

1 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一道口子。2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水。~船。~艇。3 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