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株大叶的拼音、解释、组词

粗株大叶的简介:

cū zhū dà yè
粗:粗疏,粗略。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粗枝大叶」。见「粗枝大叶」条。

2. 此处所列为「粗枝大叶」之典源,提供参考。 ※《朱子语类.卷七八.尚书一.纲领》〈书序〉1>恐不是孔安国2>做。汉文3>麤4>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5>时文字。 〔注解〕 (1) 〈书序〉:《书经》的序文,疑为孔安国所作。 (2) 孔安国:西元前156?∼前74?,孔子十二世孙,西汉大儒。治古文尚书,以今文读之,又作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 (3) 汉文:汉代的文章。 (4) 麤:音ㄘㄨ,同「粗」,不精致、不细腻。 (5) 六朝:三国至隋统一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称为六朝。

3. 此处所列为「粗枝大叶」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粗枝大叶」原作「麤枝大叶」。在《朱子语类.卷七八.尚书一.纲领》中,集录后世各家对于《书经》成书时间和作者的质疑。因为汉代文章的文体粗枝大叶,简略概括,然而〈书序〉文体细腻、精致,像是六朝时的作品,所以认为〈书序〉不是汉代孔安国所作。典源中「粗枝大叶」是用来指文体的简略概括,演变到元代石君宝《紫云庭.第一折》:「我看不的你这般粗枝大叶,听不的你那里野调山声。」则用来比喻疏略,做事不细密。清.梦麟〈澹道人秋色梧桐图歌〉:「当其落墨时,倏欻风雨生,粗枝大叶气横出,披拂尽作秋声鸣。」则用来形容作画时构图粗犷豪迈,气势纵横。另外在《镜花缘.第一六回》:「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则是用来比喻大体的轮廓。

词语“粗株大叶”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的短语,但从其字面意思来看,“粗株大叶”可以理解为形容树木的主干比较粗壮,叶子相对较大。这里我们进行一些假设性的解析,并尝试构造五个例句。

解释:

  • :指事物的主体部分较为粗大。
  • :原意为树干或植株,在此可引申为树木的整体形象。
  • 大叶:形容树叶面积较大,常用来描绘某些特定植物的特征。

结合以上解释,“粗株大叶”可以理解为描述一种树木的形象,即其主干较为粗壮,叶子也比较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粗株大叶”并不是一个正式使用的词汇或固定短语,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进行调整和补充。

造句:

  1. 这片森林里的松树个个粗株大叶,给人一种雄伟而深邃的感觉。
  2. 园艺师在选择树木时,喜欢挑选那些粗株大叶的品种来增加景观效果。
  3. 在这片自然保护区里,粗株大叶的植物种类繁多,是观察生物多样性的最佳场所之一。
  4. 画家在描绘森林景色时,特别注重表现那些粗株大叶的大树,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层次感。
  5. 科学家研究某种特定物种生长环境时发现,这种树木往往具有粗株大叶的特点。

以上例句是对“粗株大叶”这一假设性短语的一种应用尝试。在实际使用中,“粗株大叶”的描述可能会更加具体化或者结合其他形容词来更准确地表达其意。

分词解释

1 疏忽,不周密:~心。~疏。~略。~率(shuài )。2 不精致,工料毛糙:~糙。~劣。~料。~纸。~粮。~制滥造。去~取精。3 长条东西直径大的:~大。~壮。~重。~实。~线条(a.指毛道粗的线条:b.喻粗率的性格、作风,亦喻文章的粗略的构思)。~枝大叶。4 颗粒大的:~沙子。5 声音低而大:~哑。~声~气。6 鲁莽:~鲁。~暴。~野。~犷。~俗。~笨。~人。~手~脚。7 略微:~略。~具规模。

zhū

1 露出地面的树根:守~待兔。~连。~戮。2 棵儿,指整个的植物体:植~。3 量词,指植物:一~桃树。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yè,xié

1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2 像叶子的:铁~。百~窗。3 同“ 页 ”。4 世代,时期:初~。末~。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