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鈇的拼音、解释、组词
窃鈇的简介:
qiè fū
1.亦作"窃斧"。 2.《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3.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1.亦作"窃斧"。 2.《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3.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 AI解释
《窃鈇》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鈇,以自用,犹曰‘非我也,贼也’。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设有人每天偷他邻居的一把斧头来自用,却还说自己并没有偷,而是斧头被别人拿走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道义,就应该立刻停止,何必等到明年呢?
这里,“窃鈇”即“窃斧”,是一种寓言故事的表述方式,用来比喻明知是错误的行为但仍然不去改正。
详细解释
- 窃鈇:窃,偷盗;鈇(fǔ),古代一种长柄的斧子。整句中的“鈇”也常写作“杵”,在文中指工具或器物。
- 整句话是通过描述一个人偷邻居东西的行为来引出一个道理,即明知错误而为之,就应当知错即改。
造句
- 小明知道他的行为不正确,但每次犯了错误他总是推卸责任,好比《窃鈇》中的那个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还找借口。
- 这个问题明明是自己造成的,却要怪罪于别人,这不是在重演《窃鈇》的故事吗?
- 我们要从《窃鈇》的故事中吸取教训,面对错误时勇于承担责任和改正错误。
- 作为一个领导者,遇到问题应当积极面对,而不是推卸责任,否则就会像《窃鈇》中的那个人一样。
-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那么整个团队就能更快地成长和发展。就像《窃鈇》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知道错就改,不要等到“来年”。
分词解释
窃
qiè
1 偷盗:偷~。~取。2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位。~夺。3 私自,暗中:~笑。~听。4 谦辞,指自己:~谓。~以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