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前210)的拼音、解释、组词
秦始皇(前259-前210)的简介:
qín shǐ huáng (qián 259-qián 210)
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十三岁继承王位,由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专权。二十二岁时开始亲政,镇压嫪毐判乱,又免吕不韦相职。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灭六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自称为“始皇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筑长城,修驰道,同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但由于严刑酷法,赋役沉重,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病死不久,
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十三岁继承王位,由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专权。二十二岁时开始亲政,镇压嫪毐判乱,又免吕不韦相职。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灭六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自称为“始皇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筑长城,修驰道,同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但由于严刑酷法,赋役沉重,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病死不久,
- AI解释
《秦始皇(前259-前210)》这一词条主要描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朝开国皇帝——嬴政,也就是后来被尊称为“始皇帝”。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秦始皇的详细解释和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生平与身份:
-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战国末期秦国国君——庄襄王与赵姬之子。
-
他继位后改名为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帝的君主。
-
统一六国:
-
在其统治下,秦始皇采取了军事征服、外交联姻等手段统一了战国七雄,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
政治与法律改革:
-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
-
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标准化措施(如度量衡、货币制度)以及统一的文字——小篆,促进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
文化与工程成就:
- 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
大规模修建了阿房宫和兵马俑坑等建筑群。
-
陵墓与后世评价:
- 在位时就规划并开始了自己的陵墓建设,即后来著名的秦始皇陵及其兵马俑陪葬坑。
- 他的统治以严厉著称,但对国家的统一、文化和科技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造句:
- 秦始皇不仅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还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树立了典范。
- 在秦始皇的支持下,小篆成为当时的标准字体,在后续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他的治理方式虽然严苛,但对统一中国和奠定中央集权体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 秦始皇陵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 尽管秦朝统治短暂,但它留下的深远影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分词解释
秦
qín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zhāo )~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2 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3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始
shǐ
1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终。~祖。~创。周而复~。2 才,刚才:方~。~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
皇
huáng
1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帝。~后。~宫。~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权。2 大:~~巨著。冠冕堂~。3 对先代的敬称:~考(对亡父的尊称)。4 同“ 遑 ”,闲遐。5 同“ 惶 ”,恐惧。6 姓。
前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