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号的拼音、解释、组词

枷号的简介:

jiā hào/háo
1.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带枷示众。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著重责四十板,枷号三个月。」《金瓶梅》第一七回:「圣旨下来,拿送南牢问罪。门下亲族用事人等,都问拟枷号充军。」

《枷号》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一种刑罚工具或惩罚方式,主要用于约束犯人或者示众。它是由两个木制的夹子组成,中间用绳索连接,套在罪犯的脖子上,使其不能自由活动,并作为一种威慑手段用于公开场合,以此来警告和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

详细解释

  • 用途:枷号主要作为耻辱刑的一种,用来惩罚或警示犯有某些轻罪的行为者。
  • 制作材料:多使用木料制成,有的还会在表面刻写犯人的罪名或是警世的文字。
  • 作用方式:通过长时间佩戴枷号,使犯人感到羞辱和不便,同时也会限制其行动自由,以此达到教育、警示的目的。

造句

  1. “在那个年代,凡是有过轻微违法行为的人,都要戴上枷号示众,以此来警戒其他人。”
  2. “为了不被戴上枷号游街,他决定诚实地向官府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处罚。”
  3. “村长下令把偷窃粮食的小王戴上枷号,让他在村里走一遭以作教训。”
  4. “据说当年的犯人一旦被戴上枷号,就会遭受许多非人的待遇,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残酷现实。”
  5. “古代的法律条文中对于轻罪的惩罚手段之一就是使用枷号,这与现代文明社会所追求的人道精神背道而驰。”

请注意,《枷号》作为历史术语,在现代社会并不适用,其描述反映了过去特定时期的法律和惩罚方式。

分词解释

jiā

旧时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旧时的两种刑具,喻束缚)。~号(古代刑法,将犯人上枷,写明罪状示众)。

hào,háo

1 名称:国~。年~。字~。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3 记号,标志:信~。暗号。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5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6 指某种人员:病~。伤~。7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8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