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校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校的简介:

mín xiào/jiào
1.为普及群众教育而设置的业余文化学校。亦指群众自办的学校。

  • AI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民校”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以营利为目的或者面向社会招生的各类学校。这类学校相较于公立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更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育内容上可能更加注重技能培养和社会需求。

详细解释:

  • 民办性质民校属于非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举办的教育机构。
  • 收费模式:通常以学费为主要收入来源,费用相对较高。
  • 办学目标多样:除了普通学历教育外,还包括语言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辅导等。
  • 管理自主性高: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

造句:

  1. 我决定去一家民校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这样可以增加我的竞争力。
  2. 这家民校提供的职业课程很实用,很多企业都倾向于招聘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
  3. 虽然民校的学费较高,但它们在某些领域内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师团队。
  4. 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我考虑报名参加一家专门提供行业培训的民校
  5. 我所在的社区最近新建了一所民校,为居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xiào,j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