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之祸的拼音、解释、组词
池鱼之祸的简介:
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殃及池鱼」。见「殃及池鱼」条。
2. 此处所列为「殃及池鱼」之典源,提供参考。 #《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1>知与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调近之,犹未可必。盖有不辨和调者,则和调有不免也。宋桓司马2>有宝珠,抵罪出亡3>。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4>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5>也。纣为不善于商,而祸充天地,和调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 (2) 桓司马:桓魋,春秋时宋国人,生卒年不详。任司马,宋景公宠信之。后得罪出奔至曹国,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后又逃至卫国。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当。 (4) 竭池:将池水排尽。 (5) 及:牵连。〔参考资料〕 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3. 此处所列为「殃及池鱼」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时,宋国的司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宠信,权倾一时,家财万贯,还拥有一颗珍贵的宝珠。后来他因犯罪逃亡国外,景公想要那颗宝珠,便派人去问他宝珠的下落,桓魋随口答说:「我丢到池子里了。」众人便将池水排尽找那颗珠子,但却一无所获,且因为没有水,池子里的鱼都干死了。宋景公为了要找宝珠,排光池水,使池里的鱼受到无辜牵连。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殃及池鱼」,比喻无故受到牵累。另外,汉朝应劭的《风俗通义》里,也有记载「殃及池鱼」的不同故事。他写到「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一个看守城门的人,姓池名鱼,城门失火时上前扑救,结果被烧死。但有一本《百家书》里却是记载:「宋国的城门失火,众人舀池子里的水救火,池水因而干枯了,里面的鱼都露了出来,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说明了池鱼因城门失火而受到无辜牵连。
1. 比喻无端受牵累而遭殃。参见「池鱼之殃」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是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
《池鱼之祸》这个词语虽然在古代文献中较少直接出现,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和相关背景信息可以推断出,它可能指的是因自身环境变化或外部因素影响而遭受灾祸的情况。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池鱼”来引申解释其含义,并提供几个例句帮助理解。
详细解释:
- 池鱼:原本生活在水塘中的鱼。
- 之祸:指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幸、灾难等。
综合来看,“池鱼之祸”可以比喻因为外界环境或自身条件的变化,导致原本稳定或安全的状态受到破坏,进而引发的一系列不利后果。这类情况常见于社会变迁、经济波动、个人境遇变化等场景中。
例句:
- 自从公司搬离了核心商圈之后,员工们的业绩明显下滑,真是“池鱼之祸”啊。
- 桥梁坍塌后,附近居民的出行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次事件可真是“池鱼之祸”。
- 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市场动荡不安,股市下跌,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真是一场“池鱼之祸”。
-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原本计划中的户外活动不得不取消,大家只能在室内度过一个无聊的周末,真是个“池鱼之祸”。
-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出,销量下滑,公司整体发展受阻,这真是一场“池鱼之祸”。
以上解释和例句是根据词语含义进行推断的结果,并非古代文献中的固定用语。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chí
1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子。水~。~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2 湖:~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3 像水池的:浴~。花~。乐(yuè)~。舞~。4 护城河:城~。金城汤~。5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座。6 姓。yú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huò
1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2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