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的拼音、解释、组词
养晦的简介:
yǎng huì
1.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朱熹集传:"言其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
1.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朱熹集传:"言其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本《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指隐居匿迹以待时机。《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邢恕传》:「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谕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
词语:养晦
解释: “养晦”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养”,即保养、维护;“晦”,意指不显耀、不张扬。整体上,“养晦”指的是在行为或言论上保持低调,不显露锋芒,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或引火自焚。这是一种处世之道和智慧的表现。
出处: “养晦”的概念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中的“藏器”可以理解为一种内敛的策略。后来,“养晦”一词多用于指人行事低调、不显山露水的态度。
造句:
- 他为人处世喜欢养晦,从不在公众场合夸耀自己的成就,反而乐于帮助他人取得成功。
-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环境,李总选择养晦,保持低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
- 王教授在学术界以养晦著称,他不轻易发表观点,但每次发言都精辟独到,备受尊敬。
- 养晦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尤为重要。
- 他决定先养晦一段时间,待时机成熟再一展所学,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些例子展示了“养晦”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及其背后的思想精髓。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