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的拼音、解释、组词
晦的基本解释:
1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朔。
2 夜晚:~明。风雨如~。
3 昏暗不明:~暝。~暗。~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意义不明显)。
4 不顺利,倒霉:~气。
晦的笔顺/笔顺名
丨,𠃍,一,一,ノ,一,∟,㇆,丶,一,丶
竖,横折,横,横,撇,横,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
-
1 丨
竖
-
2 𠃍
横折
-
3 一
横
-
4 一
横
-
5 ノ
撇
-
6 一
横
-
7 ∟
竖折/竖弯
-
8 ㇆
横折钩
-
9 丶
点
-
10 一
横
-
11 丶
点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晦日」。
2. 昏暗。如:「幽晦」、「晦暗」、「昏晦」。
3. 夜晚。如:「风雨如晦」。
4. 不明显。如:「隐晦」、「晦涩」。
5. 倒霉、不吉利。如:「晦气」。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昏暗。【例】幽晦、晦暗
2. 不显明。【例】隐晦、晦涩
3. 夜晚。【例】风雨如晦
4.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称为「晦」。《左传.成公十六年》:「陈不违晦。」晋.杜预.注:「晦,月终,阴之尽。」《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2. 夜晚。如:「风雨如晦」。《国语.鲁语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3. 昏暗。如:「幽晦」、「昏晦」。《楚辞.屈原.九歌.山鬼》:「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
4. 不显明。如:「隐晦」、「词句晦涩」。《镜花缘》第八○回:「妹子以为此谜做的过晦,即使姊姊精于歧黄,也恐难猜。」
详细解释
晦[huì]
〈名〉
【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造字法】:形声。从日,每声。
1 同本义 ([En.] la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引】
1 《说文》:晦,月尽也。
2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3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4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5 (【英】: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6 清· 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例】
又如: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2 夜;晚 ﹝en#:[night)
【引】
1 《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 注:“夜也。”
【例】
又如:晦明(从黑夜到天明。即昼夜);晦晓(夜晚与天明);晦魄(夜月);风雨如晦
晦[huì]
〈形〉
1 昏暗 ([En.] dark)
【引】
1 《国语·鲁语》:晦而休。 注:“冥也。”
2 《汉书·高帝纪》:是时雷电晦冥。
3 《楚辞·屈原·涉江》:幽晦以多雨。
4 唐· 李朝威《柳毅传》:道途显晦。
5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晦明变化。
【例】
又如:晦冥(昏暗);晦蒙(昏暗);晦盲(昏暗不明);晦芒(昏暗)
2 义理深微;隐晦;含蓄 ([En.] implicit)
【引】
1 《左传·成公十四年》:志而晦。
【例】
又如:晦伏(隐晦不显);晦昧(隐晦不明);晦窒(晦涩不通);晦塞(晦涩不畅)
3 草木凋零 ([En.] withered,fallen and scattered about)
【引】
1 江淹《诗》:寂历百草晦。 注:“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凋伤谓之晦。”
【例】
又如:晦在(凋零将尽,健在的已经很少了)
4 倒霉 ([En.] be unlucky)。
【例】
如:晦气星(比喻能使人倒霉的人或事);晦气色(难看的、呈青黄色的脸色)
晦[huì]
〈动〉
掩蔽;隐秘 (【英】:hide)。如:晦迹(隐居);晦抑(隐藏;隐瞒);晦心(隐藏本心);晦光(蒙蔽光明)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月盡也。从日每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月盡也。从日每聲。荒內切
注解
『从日,每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日】为形旁,【每】为声旁。
【晦】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每聲』,即形声字中【每】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荒內』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晦】字本义为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晦】字造字法为形声:从日、每声。
【晦】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日 每”。
【晦】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七, 日部, 现代部首为日, 笔画为11画。
【晦】字异体字:。
《说文解字》注解
(晦)月盡也。朔者、月一日始蘇。朢者、月滿與日相望似朝君。字皆从月。月盡之字獨从日者、明月盡而日如故也。日如故則月盡而不盡也。引伸爲凡光盡之偁。僖十五年春秋經。晦。震夷伯之廟。公羊曰。晦、晝冥也。穀梁曰。晦、冥也。杜注左云。與凡書晦同。爾雅曰。霿謂之晦。从日。每聲。荒內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