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师的简介:

liù/lù shī
1.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曾运干正读:"六师,天子六军。周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师。"《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后以为天子军队之称。《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尽力输诚,奬厉六师……以宁社稷,以报万分。"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诗:"济潼纡万乘,临河耀六师。"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及车驾将至,冰骤坚,六师毕济。"亦泛指全部军队。参见"六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后以为天子军队的称呼。《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诗:「济潼纡万乘,临河耀六师。」

在古代中国的军事体系中,《六师》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将军队分为六个不同的部分或单位。这里的“六”并非固定的数字6,而是泛指一组,其具体构成因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周礼》的记载,“六师”主要指的是一国之兵的一部分,并且通常是指军队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但并不是完整的军事力量。这些军队可能包括步兵、骑兵等不同类型的兵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六师”的具体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五个使用“六师”这个词语的句子:

  1. 古代战场上,六师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2. 中国古代军队组织中,六师的概念被广泛应用,它是基本军事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六师在古代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种制度。它要求每个士兵都要精通多种战斗技巧和策略。
  4. 在《孙子兵法》的描述中,六师是构成一支强大军队不可或缺的部分。
  5. 研究古代军事历史时,了解“六师”的具体组成对于理解当时的战争方式至关重要。

请记住,“六师”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或用法。上述句子基于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构建,并且为了适应现代语言习惯做了适当简化处理。

分词解释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