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之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有识之士的简介:
yǒu shí zhī shì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有见识的人。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1. 有见识的人。【例】这次的假股票意外,全赖有识之士预先防范,才未使股市受影响。
1. 有见识的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词语详解
有识之士
-
定义: “有识之士”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敬语词汇,指具有见识、学识和洞察力的人。这些人通常是指那些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内拥有丰富知识,并且能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的人。
-
来源: 来源于古代典籍《汉书·王褒传》中的“有识者”,后来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逐渐演化为今日的形式。
-
用法: 该词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是对那些具有深刻见解和知识的人的一种敬称。在现代汉语中,“有识之士”通常用来指代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政治家等具有一定学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造句
-
他是一位真正的有识之士,在经济学领域有着独到的看法。
-
会议最后,几位有识之士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让在场的人都受益匪浅。
-
作为一名年轻的有识之士,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
国家非常重视培养有识之士,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
面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大家共同思考并寻找解决之道。
分词解释
有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识
shí,zhì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士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