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操左券的拼音、解释、组词
可操左券的简介:
kě cāo zuǒ quàn
操:掌握;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比喻成功有把握。
操:掌握;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比喻成功有把握。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券,古代契约。用竹做成,分为左右两片,各称为左券、右券,定约后由立约人各持一片。左券常是债权人索债的凭证。故后以可操左券比喻有把握成功。如:这次竞赛,我们的实力坚强,可操左券。
1. 券,古代契约。用竹做成,分为左右两片,各称为「左券」、「右券」,定约后由立约人各持一片。左券常是债权人索债的凭证。故后以「可操左券」比喻有把握成功。如:「这次竞赛,我们的实力坚强,可操左券。」
词语“可操左券”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官文书制度,其含义比较深奥和历史化,直译可以理解为手里握着左边的信约或者凭证。在古代,官员们会以一定的文书作为依据来处理一些事务或进行交割活动,这些文书有的会有左右两份,其中持有左券的一方可以随时向对方提出要求或确认交易细节。
现代用法上,“可操左券”常被比喻为掌握有利条件、处于主动地位或拥有决定性的优势。它强调的是在某种情境中,由于手中握有关键证据或重要信息而能够掌控局面。
以下是五个使用“可操左券”的造句:
- 在这次商务谈判中,甲公司拥有乙公司的订单凭证,可以说他们已经“可操左券”,掌握了一些主动权。
- 如果我们掌握了大量有效的客户数据,就可以在市场推广策略上“可操左券”。
- 通过深入调查取证后,警方已经“可操左券”,对犯罪分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抓捕行动。
- 小明因为在项目初期就参与决策并获取了关键资料,所以现在他能够“可操左券”地处理相关问题。
- 在签订合同前,公司需要确保自己手握所有重要文件和证明材料,才能真正实现“可操左券”的状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可操左券”这个词语在现代应用中被赋予了积极、主动的含义。
分词解释
可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操
cāo
1 拿,抓在手里:~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2 控制、掌握:~舟。~纵。3 从事:~心。~办。~作。~持。~劳。~之过急。4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练。~场。~演。上~。5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他~一口闽南音。6 行为,品行:~行。~守。7 姓。
左
zuǒ
1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方。~右。~膀右臂。2 地理上指东方:山~。江~。3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翼。~倾。4 斜,偏,差错:~脾气。~嗓子。5 降低官职:~迁。6 古同“佐”,佐证。7 姓。
券
quàn,xuàn
1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国库~。入场~。证~。稳操胜~。